我對情感處理方面比較差,我只知道…..
假如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的,那吃飯便只會為了續命而吃,吃這口飯的人,便只是一個失去了靈魂的驅殼,與任何的愛其實相若,愛的角度有很多,單以男女之愛的撫摸和接觸而論,對愛來說是有需要的,但不是流於表面,不是在於神經元的刺激,而是心靈上的另一種交流,藉著觀感和意境配合,去進入伴侶的另一思想世界,是把雙方的思維拉近磨合的其中一個方法,亦可消除大家的疑慮和差忌,甚至能揭示對方或明白自己某程度的陰暗面,從而找出解決方法及更認清自我,用著不同的溝通方式,令雙方思維變成了共同體,感受到對方的愛,對方的痛,對方的世界,以達致心中”唯一”,亦是”全部”,這將可創出另實體能量,去步出人生,在檼固基礎下,共同追求心靈上的美,這全都是用心去感受和體會的. 育兒方面,對新一代來說,現多傾向不孕育下一代,這亦非必要的,言而,原始與傳統都有著相同觀念,創造出來的生新命,由出生開始已帶著使命而來,他可以撃穩著愛,亦可以是破壞者,而問題的本身不在於他,而是創造者的基礎問題,他雖帶有遺傳,但善與惡,愛與恨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而遺傳亦只是初稿,是可改寫的,他是個自由體,一個會游走的自由體,若一心想藉著孕育去穩固愛情,那平台便建基於浮物中,因此創造者需先奠定扎根的基礎,此乃”一” ; 與他所產生的愛亦如是,他的下一代亦如是,引伸下去……那便是”全” ; 這個”一”,不一定從相愛中取得,亦可從自身演化,未必每個人都找到,找到的人亦未必知道,那一切得用心去尋覓和確定,躺若真的找到,但卻又失去了心中的”一”,就得看自己的造化了. 如問我,我會把一切都化作零,因為一切對我來說,都太重要了,但說到底,如此一生什麼也不再重要,這樣的想法可讓人覺得很消極很悲觀,但單從自己角度出發那便是永恆,如前提所說失去了靈魂的驅殼,生存的意義又何在呢!!活著的本身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是過程中的得著;留下來的軌跡才是永恆的.我曾把我這個想法和感受告訴友人,但話未完人便散了,或許是因為我處理情感很差才會這樣想,或許我選擇”零”是錯,或許只是我想得太多,又或許無人明白我所說的話兒,但至少在這刻我仍會堅持,或許有一天我可看透,或許我該在扎根點之上,在建立”一”之下多設一道支架,好讓在上堆砌出差錯時,仍留有平台,而不至於切底粉碎,但這個支架需有一定宏觀方能駕馭其中,不然也只會成了空物,其實這個我早亦有了,但我將之放於”一”之上,而非”一”之下,那是否錯呢?但我可肯定的是因為有”一”的出現,才能產生如此動力,推使我追尋心中宏願;若將其放於”一”之下,那又是否真的能把身抽出,化作成空呢?到了這個位置我仍是膠著,恐怕我還到做到這境界,幸而這不是個迫切性問題,或許假以時日能看化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