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五人潮談——清明節

中國古時設廿四節氣,反映氣候變化,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標。清明本來是廿四節氣之一,

冬去春來,萬物復甦,生機蓬勃的時刻,這時空氣「清」爽,天色「明」淨,故曰「清明」。

在廿四節氣中,只有清明和冬至兩個節氣,後來演化為節日。清明又因為與「寒食節」

日子上十分接近,逐漸吸收了後者很多習俗,慢慢結合成為「清明節」。

那麼寒食節的由來又是如何?


        話說春秋時代,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年少時遭受家人因繼位問題而迫害,在家臣的陪同下,

被迫逃離晉國。流亡期間,可謂處處碰壁,吃盡苦頭,嘗盡人情冷暖,旗下臣子紛紛離他而去,

最後只剩寥寥數人,介子推便是其中之一。


        在顛沛流離歲月,少不了食不果腹的日子,有一次重耳甚至昏倒。介子推為了救主,情急之下,

不惜咬緊牙關,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熟給主公食。重耳得悉後大為感動,氣血上湧,

誓言若他日奪得王位,一定封賞介子推,以報答這份君臣之間的恩義。


        經過十九年的流亡和生聚教訓,後來重耳果然奪得王位,在論功行賞時,唯獨忘了介子推,

而後者卻並不貪戀功名利祿,遂與年邁的母親隱居於山林。


   有人替他抱不平,遂告誡晉文公,讓這位皇上自責不已,立即派人請介子推出山,

但後者執意不出,晉文公一時情急,派人放火燒山,以為迫他出山,

不料他卻寧願抱着母親活活燒死。


        晉文公看到這位忠臣,下場如此悲慘,不禁悲痛莫名,為了紀念他,

遂下令這一天全國上下禁止生火煮食。寒食節以至後來清明節,慢慢與祭祀祖先,以至掃墓掛鈎。


        蔡子強

原來背後個故事咁感人~
可愛雞尾 毛.菲.吱.樂.豬豬
霸王葵花 Lufian
不愛穿衣 大眼仔
超級管家 囝囝
過度活躍 三腳貝貝

TOP

佢唔講,我真係唔知….所以與大家分享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