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和丈夫離婚後,獨力照顧女兒,在她眼中,女兒是個思想成熟、很懂得照顧自己的孩子,
讀書不用母親操心,老師的評語是乖巧純品。就在一個晚上,阿蘭收到來自警局的電話,
阿蘭如夢初醒,完來女兒已經吸食了K仔兩年,警察在她身上搜出毒品,要告她藏毒罪。
「我反覆問自己,是否因為我離婚,令她變壞了,我每天只顧工作掙錢,忽略了她,
她吸了兩年我竟懵然不知,我覺得自己不配做人媽媽。」
阿蘭曾經嘗試迫女兒去戒毒,可惜兩次都失敗了。自始以後,她開始患上了抑鬱和焦慮症,
經常失眠,神不守舍,無緣無固地哭泣。她又開始疏遠朋友,恐怕別人知道女兒吸毒會歧視她,
她每天都活在內疚自責的深淵中,覺得自己毀了女兒一生。反正已戒不了,為了補償,
她開始給女兒金錢購買毒品,藉此來維繫母女關係,幻想可以用愛感化對方改變。
阿蘭的情況,心理學上稱為互累症(Codependence),即是互相拖累。一人吸毒,
全家受累,因為家庭是一個整體,就像身體的四肢、五臟、六腑血脈相連。
禁毒處的最新調查顯示,香港吸毒問題有年輕化跡象,最少的只有八歲。怎麼辦?
政府的做法是將禁毒工作推前至小學、以及大量增加戒毒服務。但子女吸毒,
要解救的又豈止子女個人?戒毒要成功,需要全家人的配合,若家人支持不足,
戒了一會兒便很容易復發。當然家人亦需要被支援,才有力打這場持久戰吧!
張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