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熱
作者﹕Jennifer Prince, DVM - Veterinary Services Department, Drs Foster & Smith, Inc
翻譯: roboman
鸚鵡熱 (psittacosis) 亦有人稱為鳥類病 (ornithosis) 或披衣菌病 (chlamydiosis)﹐ 是一種由披衣菌 (chlamydia psittaci) 引起的傳染病。鸚鵡熱可以傳染給各種動物包括人﹑鳥﹑牛﹑貓﹑山羊﹑綿羊及豬。在鳥類當中﹐任何有羽毛的鳥兒包括鸚鵡﹑平胸鳥﹑鴿子﹑家禽﹑鴨子及其他候鳥均有機會受到感染。
鳥與鳥之間的傳染主要是鳥兒吸入附在排泄物或羽毛上帶有病菌的灰塵﹐這是經常發生在鳥兒密集的地方例如檢疫站﹑鳥店或運輸工具。精神受壓的鳥兒會較易將病菌散播開去﹐但帶病源的鳥兒未必會有任何患病徵狀。
病徵
鸚鵡熱沒有明顯的病徵﹐鳥兒可能會有以下的徵狀﹕胃口減少﹑體重下降﹑精神沮喪﹑無精打采﹑綠色水狀排泄物﹑流眼水﹑流鼻水或突然死亡。帶病源的鳥兒在繁殖時會將疾病傳給後代﹐而新一代將會病死於雀巢內或斷奶期間﹐或成為另一隻帶病源的鳥兒。
診斷
鸚鵡熱是不容易診斷的﹐化驗所裏會有各項的測試儀器﹐而試驗中的新方法將令到診斷過程更快更易。鸚鵡熱的診斷會基於以往的紀錄﹑臨床的徵狀﹑X 光檢查以及血液的測試。當懷疑染上鸚鵡熱時﹐必須立刻開始接受治療。
治療
經過診斷後得知染上鸚鵡熱的鳥兒必須接受治療﹐有關用藥的方法及份量應交由禽類獸醫負責﹐而染病鳥兒亦必須與其他鳥兒隔離。另外﹐鳥兒完全康復後並不表示擁有免疫能力﹐鳥兒仍然有機會再度受到感染。
預防
並不一定所有飼養鳥類的人都會被感染,只要避免用嘴直接餵食,時常打掃,保持籠的清楚衛生,就不會感染病源,所以養主們不必過份神經質。
傳染給人類
披衣病菌是可以經由鳥兒傳給人類﹐尤其是病人﹑長者或失去免疫能力人士 (例如癌症病人或愛滋病人) 更容易受到感染。由於人類感染病菌後會有機會被誤為流行性感冒﹐因此當接觸過鳥兒後﹐而又有一段時間有感冒病徵的話﹐便應立刻徵詢醫生的意見並提出曾經接觸過鳥兒一事。 |